以創意點亮低碳之路
用堅守繪就轉型新篇
在全國節能宣傳周到來之際
讓我們共同見證
中國林業集團如何
守護綠水青山
傳遞節能 “林” 念
驅動綠色引擎
奏響生態文明發展強音
雷林公司助力紅樹林生態保護與修復
雷林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參與湛江市紅樹林營造與生態修復項目,以實際行動助力湛江“紅樹林之城”建設。
一是加強溝通協調,主動對接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根據《湛江市紅樹林營造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雷林公司與湛江市相關部門交流座談,共同探討推進紅樹林營造與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的合作方式與實施路徑。同時,與市自然資源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簽定框架協議,共同探討研究紅樹林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探索相應的建設方案,為推動紅樹林項目落地做好前期準備。
二是積極參與紅樹林項目的招投標。經前期精心策劃與推進,雷林公司成功中標了雷州市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建設項目(一期),并與中交四航局組成聯合體中標了經開區紅樹林修復工程二期第一批和第二批項目,兩個項目紅樹林營造面積達 11663.18畝。
三是切實抓好紅樹林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雷林公司黨委高度重視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迅速成立紅樹林工作專班,依法依規組織落實紅樹林工程項目審批的相關流程,并組建項目管理團隊,配備了工程施工必備的“八大員”,制定和落實工作職責。同時,在3月12日植樹節,雷林公司以“黨建引領筑綠屏 海岸衛士護生態”為主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前往項目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進一步增強全體干部職工的使命感,提高思想認識。截至目前,雷林公司已累計完成360畝種植任務,該項目各項工作正按計劃實施中。
中林三明、雷林韶關公司:機械化賦能國儲林建設提質增效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在山巒起伏、地勢懸殊的林區里,機械化設備逐漸成為福建國儲林建設工作的主角。
在林地造林準備環節,中小型挖掘機替代了“刀耕火種”,它沿著等高線耕耙平整,以強勁的動力深入土壤,將裸露林地里的枯枝雜物整理得井井有條。這些挖掘機型號不一,根據不同的坡度和種植需求,或帶墾或穴墾,確保林地得到恰到好處地整理。操作人員在駕駛室內輕松操控,就能完成大面積的林地整地作業。
在施肥階段,自走式“爬山虎”在山間林道運行、靈活穿梭,不僅提高了肥料運載效率、降低了肥料損耗,還節約了人工成本。
在幼林撫育階段,機械化同樣展現出效率優勢。立夏過后,天氣濕熱,南方林地里草木蕃長,與幼林爭奪空間營養,傳統的人工速度已難以戰勝雜草的野蠻生長。作為除草和清理灌木的大幫手,割草機操控靈活,鋒利的刀片能夠快速割除幼林間的雜草雜灌,極大提高了人工除草效率。
機械化設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福建國儲林造林撫育的效率和質量,還減輕了林業工人的勞動強度,對沖了林區工人老齡化趨勢。隨著林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將投入到國儲林建設中,為保障木材供給安全、推動森林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雷林韶關國儲林公司創新應用無人機技術,在韶關翁源九曲水林場利用無人機技術為造林項目搬運肥料給桉樹施肥,并利用無人機技術,在有關林場利用無人機技術開展森林防滅火檢查。
無人機精準施肥,助力高效造林。針對林區地形復雜、傳統施肥效率低的問題,韶關國儲林公司采用無人機為桉樹施放肥料,實現精準投送。無人機可負載80公斤肥料,快速覆蓋陡坡、山脊等人工難以到達的區域,單次作業效率提升60%以上,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碳排放。目前,已為九曲水林場桉樹林完成科學施肥,為樹木生長提供“營養加碼”,推動森林資源高質量培育。
智能巡護護航森林安全。依托無人機高空視角和實時影像傳輸能力,韶關國儲林公司同步開展森林防滅火巡查。無人機可快速掃描林區火情隱患、監測異常熱源,并實時回傳數據進行研究,實現“早發現、早處置”。有效提升巡護精度和應急響應效率,筑牢森林“防火墻”。
中林時代:推動節能降碳與效益提升協同并進
中林時代所屬鎮江國林生態產業城以電力設施升級為抓手,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三大項目推動節能降碳與效益提升協同并進。
精調電力結構,實現降耗增收。針對713畝4號電房曾因企業高產能用電導致的負荷飽和、損耗高、電壓不穩等問題,公司結合園區經營需要,充分發揮港產園一體化優勢,在保障穩定收益的同時,優化電力資源配置。2025年3月底立項、5月初竣工,實現每月多盈利7萬元、損耗降低1萬元,運營成本削減超8萬元,既滿足企業用電需求,又通過“削峰填谷”式的容量調整,減少能源浪費,助力電力效益最大化。
消除能耗隱患,釋放協同效能。對713畝3號電房進行無功補償優化,2025年4月中旬立項、5月中旬完成修復。有效降低新民洲港力調電費,在保障供電穩定的同時,消除電力損耗隱患,推動港口與園區在綠色運營中實現提質增效,彰顯港產園一體化節能降耗的協同優勢。
前瞻布局電力,護航綠色發展。為滿足企業入駐用電需求并預留發展空間,公司對1098畝開閉所現有容量實施優化配置,推進二段高壓供電改造。從臨時照明電到高壓穩定供電,項目圍繞“按需供能、精準供能”原則,通過改造、檢測、增容等系列舉措,在保障企業生產的同時,避免電力冗余造成的能源浪費。目前改造工作接近尾聲,計劃2025年6月全面竣工,為后續企業入駐筑牢綠色電力根基,以科學的電力規劃助力園區可持續發展。
中林時代所屬鎮江國林生態產業城通過系列電力優化工程,將節能降碳理念貫穿園區運營全流程,以實際行動書寫“節能增效、綠色發展”的生動答卷。
中林湘投:水肥一體化灌溉助力油茶產業高產穩產
在中林湘投祁陽高標準油茶基地,你能在每株油茶苗之間看到管道經過,這是基地全域配備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該系統是當前國內單體現存最大的水肥灌溉系統,配備容量達1600m3的蓄水罐,實現了水源調配到精準灌溉的全流程自動化管理,僅需一人即可輕松掌握基地2000畝油茶田的灌溉工作。
水肥一體化系統的運用,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通過智能化控制實現了水肥資源的精準配比和高效利用,顯著提升了灌溉效率和水肥利用率。
在節能方面,水肥一體化系統展現出多重優勢:一是系統通過智能壓力調節和分區輪灌技術,減少水泵持續高負荷運行,結合變頻控制技術,可降低能耗30%以上;二是精準的滴灌設計減少水分滲漏和蒸發損失,同時降低水泵抽水總量,間接節約電力消耗;三是液態肥料直接輸送至根系,避免傳統撒播造成的揮發和流失,減少化肥生產鏈中的隱含能耗。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引入,使油茶種植管理更加科學化、智能化,既滿足了油茶生長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又通過節能降耗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為油茶的高產穩產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雙重保障。
中林數科:科技創新推動林業碳匯開發
中林數科公司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科技創新推動林業碳匯開發,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在林業碳匯開發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8月,公司成功中標河北省張家口市林業碳匯開發項目,這是全國CCER市場重啟后體量最大的林業碳匯開發項目,覆蓋四縣四區。目前已完成懷來、陽原、尚義三縣的項目設計文件編制工作,其余區縣開發正有序推進。
同時,云南省普洱市新造林碳匯和碳票項目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完成江城、墨江、瀾滄等多個縣的現場調查、數據收集、減排量測算等全流程開發工作,項目設計文件已編制完成。目前兩個項目團隊正配合地方政府開展碳匯開發授權,同步推進注冊登記和交易開戶準備工作。
在智慧林草和碳匯管理平臺創新實踐方面,中林數科新疆博州智慧林草碳匯地理信息一張圖項目通過了驗收。通過實地調研摸清碳匯資源底數,創新搭建起“博州林草碳匯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碳匯資源時空分布與增長潛力的數字化建設,顯著提升了當地林草碳匯資源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為碳匯交易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更探索出一條“科技+生態”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永安林業:光伏矩陣繪就低碳發展新圖景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永安林業以光伏項目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低碳發展之路。
一期項目先行探路,4.25兆瓦廠房屋頂分布式光伏于2023年投運,率先打開綠色能源應用局面;而2025年投運的二期項目則另辟蹊徑,5.1兆瓦裝機容量依托廠區空地搭建光伏板“立體矩陣”,采用“板上發電、板下利用”的復合模式,使土地實現雙重價值。兩期項目聯動,形成“屋頂+空地”的立體發電網絡,總裝機達9.35兆瓦,年發電量約1000萬千瓦時,可滿足廠區20%以上用電需求,年節約標準煤約1230噸、減排二氧化碳超8500噸,在大幅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時,更讓“國家級綠色工廠”的底色愈發鮮明,其“用地集約化、能源低碳化”的實踐模式,為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實踐經驗和成功案例。從“藍海探索”的屋頂光伏到“立體拓展”的空地光伏,通過光伏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實現產品綜合能耗持續下降,既是對“雙碳”戰略的生動踐行,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深刻詮釋。
來源:中林集團